相聚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3年8月3日,联合实习队伍来到了“冰城”哈尔滨,大雨冲刷后的哈尔滨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副校长及地理科学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联合实习,在松北校区举行了联合实习师生热烈欢迎仪式。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我校郑祥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学生们应以家国情怀意识,认真实习,感悟东北三省区域特色,深入思考东北地区地理学问题。围绕“关东山河远阔,地理大道无疆”的实习主题,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教授做了有关东北地区多年冻土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黑龙江自然资源厅赵景海研究员做了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的报告。这些报告让我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深入认识了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与人地关系发展现状。欢迎仪式后,各实习小组进行了阶段性实习汇报,老师们就此作出专业点评。





跨山河探边疆 寻恐龙观虎豹
8月4日,实习队伍来到了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与朝鲜、俄罗斯接壤,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延边州也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延边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著名诗人贺敬之用“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高度概括延边的红色精神。

下午,我们前往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进行了恐龙发掘地实地考察。这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水平状沉积岩层结构。灰白偏淡绿色岩层岩石组成为泥灰岩,指示了沉积时的还原环境。棕红色的岩层岩石组成颗粒粗,指示着当时受到过较强的化学风化和沉积时的氧化环境。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厚度较大的沙层。沉积层的颜色和厚度的变化指示了早白垩纪延边地区环境变化,师生们对于恐龙化石可能存在的岩层及当时环境的演变展开了积极讨论。


随后,我们参观了延吉恐龙博物馆。延吉恐龙博物馆因2016年恐龙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后续18个发掘点发现而建,以延吉鸟脚类和鳄类为代表,这些化石填补了世界范围内在早白垩纪中期古生物化石发现的空白。经过讲解员详细介绍,让我们对恐龙及地球生命演化有了进一步认识。


下午4点,实习队伍来到了延吉市朝鲜族民俗园,在延边大学金石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朝鲜族居落建筑特点,尤其关注了屋顶建筑风格,了解到朝鲜族民居屋顶形状主要为庑殿顶和歇山顶,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在沿途考察中辨别朝鲜族村落。在民俗园,我们看到了许多穿着朝鲜族特色服饰的游客,感受到了朝鲜族服饰文化之美。



晚上,延边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延边大学是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高学府,始建于1949年,自建校以来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我国东北亚地区国防及朝鲜族文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副校长张学武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延边大学地理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随后,来自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给我们带来了精彩而富有特色的奚琴独奏、民族舞蹈、民谣独唱等节目,让大家感受到独特的朝鲜族风情。


8月5日上午,师生们驱车前往防川,考察中、朝、俄三国边界。首先来到了龙虎阁,在这里能够“一眼望三国”,金石柱老师详细讲解了沙俄掠夺我国领土的屈辱史,使我们感受到了国防安全的重要性。随后,我们考察了圈河口岸,该口岸在中朝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口岸大桥横跨图们江连接中朝两国,来往便利。




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图们江下游的图们市,该地与朝鲜咸境北道稳城郡南阳劳动区隔江相望。延边大学李春景老师和金石柱老师分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当地日光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我们考察了图们江凹岸花岗岩陡崖和图们江河床在日光山段形态特征,师生们就陡崖成因及河道形态特征等内容展开现场讨论。
晚上,实习队伍来到了延边大学珲春校区,晚饭后师生们听取了有关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与保护的专题学术报告,了解到珲春地区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监测站的相关情况,监测站通过布设相机与远程观测设备,实时获取野生动物的影像,并监测其活动范围等,让我们认识到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东北虎豹保护的重要性。


延边大学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线路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立体、富有活力的延边。两天内,我们收获满满,延边之行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