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 | “地理学与人工智能” ——地理科学学院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21浏览次数:1039

    2023年7月13-1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地理学)承办的地理学与人工智能——地理科学学院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我校闵行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四十余名优秀大学生在为期两天的夏令营中,通过野外考察、聆听报告、分组汇报和师生交流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增进了对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和对老师们的认识,加深了不同学校同学之间的友谊,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铺设了崭新的道路。

01 前期准备

2023年3月,地理科学学院决定恢复举办线下夏令营;4月,地理科学学院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夏令营招生信息;6月,地理科学学院夏令营工作小组对所有有效申请进行审核、择优,并于6月23日公布入选营员名单。本次夏令营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共吸引了515位本科三年级学生的网络报名,最终收到有效纸质报名材料450余份。公示拟录取45名同学,最终实际有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44名优秀大学生成为正式营员。


为了做好夏令营的服务工作,七月伊始,志愿者们就全力投入前期的准备工作,拟定日程、预走路线、预定食宿、联络车辆、购置物资等,极大地方便了营员们的夏令营生活。
1
志愿者同学等待营员报到(7月12日)

营员陆续报到(7月12日)

02 崇明考察及河口海岸大楼参观

7月13日上午,由地理科学学院的尹国宇老师和姚申君老师带领营员们参观了崇明西沙湿地。尹国宇老师在西沙湿地观鸟台和听潮平台上为营员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展现了崇明西沙湿地的物种之丰富以及风光之秀美。同时,尹国宇老师还在沿途为大家介绍了崇明西沙湿地特有的一些生物,如:海三棱藨草、蛸蜞等,营员们也对崇明西沙湿地的地理概况、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
营员、带队老师和志愿者们在崇明西沙湿地入口处合影
4
尹国宇老师在沿途为营员讲解湿地生态环境特点
5
营员在观鸟台上倾听讲解
6
营员在听潮平台上倾听讲解

7月13日下午,营员们分别参观了崇明生态研究院和中华鲟养殖基地。在崇明生态研究院讲解员的讲解下,营员们深入了解了崇明生态研究院“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和发展历程,以及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与崇明生态研究院的密切联系及其为崇明生态岛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中华鲟养殖基地中,大家近距离观察并了解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基地讲解员为大家讲解了中华鲟的形态特点以及栖息地的分布范围。最后,大家自由观赏了基地其他鱼类、蟹类及部分标本,这让本次参观在充分拓宽营员视野的基础上,也增加了许多观赏性与趣味性。
7
营员参观崇明生态研究院
8
营员认真观察中华鲟外部形态图
9
营员们近距离观察中华鲟
10
营员们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合影

崇明岛参观考察结束后,营员集体乘车前往闵行校区。在闵行校区内,志愿者首先带领大家参观并讲解了校园建筑与风景,随后营员进入河口海岸大楼进行参观,尹国宇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河口海岸大楼一楼的陈吉余像、周淑贞像和褚绍唐像。随后营员分两组上楼参观:其中一组由姚申君老师带领,前往唐曦老师课题组,唐曦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有关地图学的内容,包括地图学的发展前景、地图学与新科技的结合以及将其发扬光大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其亲自设计的部分地图;尹国宇老师带领另一组来到了其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进行参观,介绍了其课题组的具体研究方向、野外采样区域及环境、一些精密实验仪器及原理和科研方面的最新进展等。两位老师的介绍让营员们对我校的地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也将对营员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产生启发。
11
营员参观河口海岸大楼一楼铜像并倾听讲解
12
营员参观自然地理学实验室
13
营员欣赏地图作品并倾听讲解

03 主题报告

7月14日上午,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主持的夏令营开幕式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B101会议室举行。开幕式伊始,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老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科的学科背景和地理科学学院的总体情况。随后,罗艺老师从走进师大、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与就业情况、报考等四个方面,让营员们对我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4
夏令营开幕式
15
段玉山老师介绍地理科学学院概况
16
罗艺老师介绍学校研究生招生情况

开幕式结束后,学院各个专业及创新基地的负责人依次介绍了本团队的总体情况。

吴健平教授向大家展示了遥感与GIS创新基地中导师、研究生的数量及硕士毕业的去向,并对基地四个研究方向(地图学、遥感、GIS、卫星定位与导航)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17
吴健平老师介绍遥感与GIS创新基地

王永杰副教授介绍了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创新基地的负责人、成员和研究领域,对基地中不同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在介绍过程中,王永杰老师还向各位营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持之以恒、抱感恩之心等。
18
王永杰老师介绍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创新基地

谭琨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测绘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特色与专业的基本情况。他认为测绘工程是一个“高富帅”的专业,即高科技、高薪水、上天入地,其幽默风趣的讲解让营员们兴趣大增。
19
谭琨老师介绍测绘工程专业

段玉山教授介绍了学院地理教育学科点的基本情况,向大家展示了地理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创新基地在全国地理课程建设、国际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20
段玉山老师介绍地理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创新基地

姚申君副教授从研究方向、教材与课程建设、人才计划、软件开发成果等多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地理空间分析与地理计算集成创新基地的基本情况。
21
姚申君老师介绍地理空间分析与地理计算集成创新基地

乐群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气象学专业的历史传承、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他提到气象学专业能提供给学生们更多赴外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他还介绍了专业的就业情况和研究生培养特色。
22
乐群老师介绍气象学专业

尹国宇副教授从理论框架构建、教师情况、研究方向、重大项目、科研推进和就业去向等多方面,让各位营员对城市自然地理过程与模拟创新基地有了了解。
23
尹国宇老师介绍城市自然地理过程与模拟创新基地

在各团队负责人介绍完毕后,在场全部营员依次做了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增进了老师与营员及营员间彼此的了解。

04 学术报告
7月14日下午,学术报告在河口海岸大楼B101举行,由尹国宇老师主持,曹凯教授和史贵涛教授分别作主题为《面向宜居性的空间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和《南极臭氧层空洞变化能被雪冰记录下来么?》的学术报告。曹凯老师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异性需求,提出了两种提高宜居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史贵涛老师从臭氧层重要性出发,介绍了臭氧空洞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冰芯样本揭示的臭氧变化,提出了能表现同位素和臭氧关系的定量模型。
24
尹国宇老师主持学术报告
25
曹凯老师作学术报告
26
史贵涛老师作学术报告
27
学术报告提问交流环节

05 分组汇报
学术报告结束后,各营员每两人一组,共分为二十二个小组,按照拟报考专业分为自然地理学和气象学专业大组、人文地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大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大组进行汇报,三个大组汇报分别在河口海岸大楼A304、A717和A1011进行。
28
自然地理学、气象学分组汇报现场
29
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分组汇报现场
3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分组汇报现场

06 结营仪式

分组汇报结束后,夏令营结营仪式于河口海岸大楼B101举行。结营仪式由院党委副书记罗艺老师主持,与会老师们为全体营员颁发结营证书,并为优秀营员颁发优秀营员证书和奖品。

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老师为优秀营员颁发证书
32
学院老师为全体营员颁发结营证书

07 小结
地理科学学院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7月14日下午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营。本次活动旨在让营员们感受崇明生态保护的成果,感受师大的校园风情,进一步认识地理科学学院,为研究生阶段的就读明确兴趣和方向,同时有助于增进国内不同地区各大高校地理学子间的了解与交流。
33
夏令营全体营员与老师合影

地理科学学院夏令营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学校与学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志愿者同学也在夏令营中细致准备、热情付出,圆满完成了相关任务,期待来年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