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功 | 华东师大刘敏团队入选!2022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项目揭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13浏览次数:3381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根据《“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实施办法》,中国地理学会于2023年2月启动了2022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工作。经过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及学会所属分支机构推荐、形式审查、遴选专家组初评和终评,确定了2022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刘敏、尹国宇、侯立军、杨毅等的成果“全球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地理格局及驱动机制”入选。
1
2022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入选成果建议名单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微生物体内编码抗生素抗性的基因,抗生素过度使用与滥用造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广泛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微生物耐药全球行动计划》,中国也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颁布了《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多尺度跨部门的联合行动遏制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然而,由于全球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地理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法全面认识土壤微生物耐药性水平及其传播扩散机理,难以为落实上述行动计划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刘敏与尹国宇教授研究团队长期扎根于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的地理格局、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研究,团队基于土壤宏基因组大数据注释了全球土壤环境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绘制了全球首幅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图,发现土壤微生物耐药性热点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东部、欧洲西部、南亚和东亚等人口密集、农牧业发达的地区,农业土壤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显著高于非农业土壤,中国土壤ARGs丰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胡焕庸线以东。研究识别了肠道微生物和病原菌是主要的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宿主,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污泥农用和粪肥施用引入肠道微生物和病原菌增加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土壤理化性质、温度和降水等地理要素也可通过调节病原菌和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间接驱动土壤微生物耐药性水平。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16日以全文形式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并受到了中国科学报、人民网、腾讯新闻、澎湃新闻和文汇报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转载,研究成果对推进新污染物风险管控与治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国务院《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
全球首幅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图

刘敏院长简介

3


    刘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副主任、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主任委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城市气候变化研究网络亚洲中心主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污染物区域环境过程、多介质多界面迁移模拟、城市自然地理学与城市环境-灾害过程综合研究。发展并提出城市自然地理学学科理论体系,推进城市(群)地表系统自然-人文过程与机理耦合、城市地理大数据与环境-灾害集成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已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与Environment Scienc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部,编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尹国宇副教授简介

4


    尹国宇: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河口海岸污染物研究,特别是氮素及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循环、转化、迁移和归宿的研究。近年来,围绕河口海岸污染物复合效应这一主题,基于自主研发的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河口海岸关键带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结合宏基因测序和机器学习技术,阐明了河口海岸关键带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异特征及机理;结合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新型有机污染物对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及温室气体氧化亚氮释放途径的影响,从功能及代谢层面上深入探讨了河口海岸区域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二区以上SCI论文7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