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更加精准把握中国城乡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5月24日,地理科学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夏海斌同志邀请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叶超同志做“社会正义与城市化”主题讲座。地理科学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成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加学习。本次学习由姚申君同志主持。

叶超教授从空间正义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实践,目前主要面临着空间或区域不平衡、城乡流动不平衡、社会(文化)不平衡等重大挑战。社会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亟需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的权利问题,从而推动建设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人地和谐为关键的城镇化。接着,叶超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经典名著《社会正义与城市》进行解析,分别从城市研究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两种视角对社会正义和社会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大卫·哈维对城市问题的认知所经历的三层次变化过程解答了城市化的本质问题,指出城市化的讨论需要进一步探究资本循环积累与城市化和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兼容并蓄,创造新的理论和范式。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叶超教授追溯了世界著名地理学家哈维的学术转型路径,就空间、城市权、城市化本质的学术思想将他与亨利·列斐伏尔、爱德华·索亚、唐·米切尔等学者进行了比较,并对正义的本质、城市化的本质、空间的本质、理论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回应。叶超教授结合哈维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城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式现代化格局中的城乡关系,提出了“融入世界才能开创新局;由城市和沿海把握大局;从乡村和内陆打破僵局”的观点。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造就新时代。最后,叶超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感受,提出了“学习哈维们,但成为我们!”的寄语,鼓励大家学习哈维对城市化问题和马克思理论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关键人物的思想为纽带加强地理学和社会学的融合,强化空间批判理论的系统研究和融合研究,面向现实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努力在思想和现实的冲撞中实行理论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