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海岱儒风行·百年新征程”,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记(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1-09浏览次数:3

      2021729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于鲁东大学学术活动中心隆重开幕。本次野外实习于728日至810日在山东省实习基地进行,由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教学联盟主办,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山东高校地理G5联盟承办,以“海岱儒风行·百年新征程”为主题,旨在让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们从地理学视角认识齐鲁大地的区域特色和历经百年的变化。

 

image001

实习路线图

 

全国39所高校的162名“地理人”参加实习。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周立旻教授、王永杰老师以及6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联合实习。

 

image003

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合影

image005

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学院院旗合影

烟台地形与气候

烟台地形是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

烟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并不潮湿,而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由渤海黄海海面带来的暖湿气流遇到南方山地的阻挡,形成降雪,因此烟台又号称中国雪窝。而由于暖湿气流影响,冬季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因此烟台冬季气候温和,夏季干燥凉爽,非常适宜居住,为联合国颁布的最佳适宜居住城市之一。

烟台山公园

729940,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分批前往烟台山(37.55°N121.41°E)。烟台山是这座城市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烟台山的“烟”意为“狼烟”,这是由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烟台设置了奇山守御千户所,其北部的藤峰顶(即烟台山)设置了狼烟台,此时烟台城市名称也逐渐由芝罘改为烟台。

 

 image007

烟台山

image009

惹浪亭

开埠文化馆

   烟台港是一个天然港湾,整个港湾呈U型向东和东北方向敞开,崆峒群岛在东北部兀峙海面,形成两个宽阔的海口。变质岩基岩海岸是港口发展的基础。1861年,根据中英、中法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城市之一和山东省最早的通商口岸。烟台山开埠文化馆向人们展示了烟台港的港口历史。

image011

开埠文化馆

烽火台与芝罘岛

烽火台北与芝罘岛遥望,芝罘岛的“罘”在字典中意为屏障,指的是芝罘岛对于整个烟台而言,起到一个屏障作用,正是有了芝罘岛的存在,烟台港才得以有安静、无风的环境。芝罘岛犹如巨大的灵芝横卧北部,是港湾的主要屏障。芝罘岛原是一个孤岛,由于其对波浪的阻挡和削弱作用,加之夹河输送的泥沙,岛后连岛沙坝形成,站在烟台山烽火台,可以清晰看到连岛坝的美景。烟台港西侧(芝罘岛东海岸)为我国著名企业——中集来福士,为我国大国重器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基地。中集来福士的“蓝鲸一号”为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用于开采可燃冰。“蓝鲸一号”开创了多项世界纪录,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钻井平台,二是钻潜深度最深,三是年开采时间维持最长,四是年开采量最大。中集来福士在海洋开采中的技术创新对于我国海洋战略和双碳计划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image013

烽火台

image015

郑祥民教授与同学们交流

养马岛

养马岛又称象岛,因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养马而得名。养马岛地形狭长,为东北西南向。岛北部陡峭,多礁石;海蚀地貌类型丰富,如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南部平缓,形成了不同海积地貌,西侧受河流泥沙输入影响,形成淤泥质海滩,而东侧则多分布砂质海滩

 

image017

刘现彬老师于养马岛现场讲解海蚀地貌

image019

海蚀崖

image021

海蚀穴

image023

被淹没的海蚀平台

image025

海蚀拱桥


  獐岛是养马岛东北部的一个小岛,由于断裂构造形成,断裂构造长约20m,宽3m左右,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80°,近直立。獐岛面平坦,讲解老师推测其为古侵蚀基准面,结合大潮时均未能淹没海蚀穴和海蚀拱桥,我们认为这些地貌反应了海平面波动,但这需要更多考察和研究,确定烟台养马岛海平面变化,这对提升养马岛旅游的科普内容十分有益。


image027

獐岛

image029

合影于獐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