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联合实习队伍来到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在天燕基地和官门山基地了解神农架群地层层序和峡谷地貌特征,并观察神农架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31°21′~31°43′N, 109°56′~110°36′E),位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东段,北侧为南秦岭武当隆起,南侧为侏罗纪秭归盆地,处于扬子地块北缘,出露中元古代以来的所有地层单元。神农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可分为亚高山地貌和山地地貌两类。区内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构成“华中屋脊”。完整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典型的断穹构造、高山湿地草甸、地下暗河等,共同构成了这座得天独厚的地质公园。
图1 深切河谷
图2 多级夷平面(图中黄色虚线指示的可能为夷平面)
在天燕基地(31°42′40″N, 110°27′34″E)的观景平台上,可以看到深切的峡谷和多级夷平面,反映了流水侵蚀和岩性差异形成了的丰富的地貌类型。针对神龙农架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否存在的问题,我院郑祥民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两种不同的学派争论。从地质和地貌学角度,冰斗、擦痕、冰碛物等典型冰川地貌可以是冰川遗迹的直接证据。但从地理学角度,通过沉积年代学等方法反演的古气候环境下的雪线高度又与地质学判断不符,且地貌特征往往具有多解性,可能是由其他地质作用产生。这启发了我们科学研究需要多种证据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图3 郑祥民教授现场讲解
神龙农架山地具有典型的植被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胡红青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土壤的观测要素以及神农架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土壤观测要素主要有颜色、根系、水分含量、质地、酸碱性等。随着海拔增加,风化淋溶程度减弱,有机质积累减少,使得神农架形成了黄褐土-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草甸土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之后,来自湖北大学的李中强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神农架林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增加,神农架的植被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的垂直地带性特征。神农架现已查明的野生高等植物有4800余种,昆虫和脊椎动物3600余种,红豆杉、珙桐、川金丝猴等珍稀保护物种在此均有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外来入侵物种对该地的影响较小。
图4 神农架山地植被垂直带谱(马明哲等,2017)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官门山,(31°26′1″N, 10°21′48″E),在地质馆和地貌馆了进一步解了了解神农架林区的地质构造和典型地貌。神农架地区的褶皱基底由中元古代的神农架群和新元古代早期的凉风垭组共同构成。其中,神农架群是神农架地区最古老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郑家垭组、石槽河组、大窝坑组和矿石山组,沉积厚度达四千余米。在神农架群这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了大量叠层石,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通过今日的实习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李长安老师的那句话:“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生境多样性,生境多样性的基础是地貌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的基础是地质多样性。”,正是神农架地区丰富的地质构造和湿润的气候塑造了生物的多样性,使得神农架成为了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