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博会到明珠湖——探究自然资源的溢出效应】
崇明岛位于江海交汇的河口地区,湿地、海洋、森林生态系统共存,生态资源丰富。结束了对瀛东村、前卫村和园艺村三种不同乡村经营模式的探索后,实习第三天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到崇明岛的生态资源优势上。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背景下,如何依托生态资源的溢出效应推动崇明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同学们重点考察了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绿华镇绿港村,探索生态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清晨,同学们离开前卫村,前往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在李山老师和园区讲解员的带领下,考察了水杉路、桂花园、房车露营地、荷园、知青墙等地点。

同学们参观园区内生态景观
这一国家级森林公园是2021年第十届花博会的南园展区,同学们在此考察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和了解花博会目前的筹备情况。
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预计于2021年5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举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花博会南园展区。本次花博会展区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轴、六馆、六园”,“一心”为大花核心区。作为花博会的森林公园拓展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也将新建菊园、荷园、兰花园、樱花园和多种配套设施。公园外的展板为大家直观展现了森林公园的基本布局和目前施工区域的分布。

李山老师介绍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花博会基本规划
花博会的部分参展单位场馆将在花博会举办后保留,提供永久性花卉交易、展示、推广、交流区,为有志来沪发展花卉事业的国内外科研单位和花卉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基地及入驻优惠条件。同时,花博会的筹办也在带动崇明岛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修建环岛景观大堤、高速公路等,将花博会作为崇明岛经济发展的机遇。
离开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同学们前往三星镇东安村白山羊养殖点考察。此农村合作社占地四十余亩,另有喂羊的农作物种植二十亩。凌老伯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白山羊的繁殖,饲养和销售流程;土地租赁,羊棚租赁,工人成本和喂养成本等。

养殖基地中饲养的白山羊

凌老伯热情讲解养殖基地概况
午后,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位于南横引河起点的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展示馆,高约38米,是崇明岛西部的最高点。同学们在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登上观景台,俯瞰绿华镇的自然景观,领略长江奔腾入海的雄伟奇观。观景台的一楼展厅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发展概况、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和文化发展历程、长三角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并展示了崇明当地动植物标本。

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展示馆及观景台

俯瞰崇西水闸
在崇西堤闸管理分站王站长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崇西水闸大坝。它作为崇明岛24座水闸之一,是保持崇明河道水质的重要屏障。和岛上的其他水闸一样,崇西水闸主要有水质保持、灌溉和排涝三大功能。基于崇明岛潮汐涨落规律的特殊性,通过闸门开关来控制水流,形成“南进北出”的循环模式,以保持河流水质。在洪涝或农忙时期,通过水闸开关控制岛内河道水位高低,以满足灌溉需求,实现排涝目的。

王站长为大家介绍水闸基本情况及功能
从崇西水闸出发,同学们来到了绿港村特色橘园,了解柑橘产业的发展情况,体验当地农民的工作模式。

橘园考察
离开橘园,同学们来到了明珠湖景区,它位于崇明岛西部绿华镇境内,是崇明岛上最大的内陆湖。明珠湖原是长江南支的一条支流,20世纪70年代由人工筑堤围造而成。总体占地约6500亩,其中水面约3000亩。明珠湖景区现由上海旅游投资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与西沙湿地一起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招牌。绿港村的发展也依托了明珠湖与西沙湿地的生态资源溢出效应,即明珠湖和西沙湿地景区吸引了的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对餐饮住宿的需求带动了绿港村的发展。

明珠湖公园游览路线图

李山老师讲解明珠湖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与生态资源溢出效应

明珠湖浮动栈桥景观
结束考察后,同学们回到了位于绿华镇的西来农庄。西来农庄修建了崇明农耕馆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绿华镇的土地由百姓们与江涛海浪搏斗垦拓而来。崇明农耕馆陈列了暖床、三花腰橱、面汤架等当地家庭常见的家具,展示了灶画文化,处处彰显着崇明人的智慧和经过岁月洗礼的历史底蕴。

李山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崇明岛围垦历史

崇明老白酒

崇明土布
最后,同学们与西来农庄的创始人张总进行了座谈交流。她17岁成为一名知青,六年的知青岁月磨砺了她的精神意志,也让家国情怀从她的心中扎根。

张总介绍西来农庄概况
据张总介绍,西来农庄自2005年开工建设,2007年开业,目前有30多位员工,40间客房,最多可以容纳80人居住,600多人就餐。除住宿和餐饮功能外,西来农庄也是当地文化教育、会展交流、素质拓展的场所,同时承担政府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送餐的公共服务。
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来农庄不断扩展业务,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张总的带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西来农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绿华镇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