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人文地理实习记(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18浏览次数:1603

      10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7级基地班同学们,坐上开往崇明岛的大巴车,5天的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拉开帷幕,九月艳阳,丹桂飘香,实习总是一场对周边更清晰的感知,对沧海桑田巨变的记忆铭刻。
  
      大三的暑假总是让同学们期待万分,因为基地班都会有一次“跨区域实习”,例如去年的同学们坐着吉普车上了天山一号冰川;而今年,“跨区域实习”少了“域”,变成了“跨区实习”,我们来到了着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岛。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周立旻教授、李山副教授、聂家琴老师、辅导员侯静惟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路向东,途径青草沙水库,来到了承载“恳拓”精神的这片土地。

 

1

   

      瀛东村的讲解员陈红讲解村史以及该村目前的发展状况。

      

2

    

      瀛东村位于崇明岛东南端,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口,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围垦而成的土地,三次垦荒共得土地四千余亩。瀛东村现有居民95户,共238人。作为早期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试验田,瀛东村如今建设成为集无公害种植业、无公害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养殖业采取“两统一包”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模式,即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原料采购和组织销售,中间的养殖环节由各户承包的形式。

   

3

   

      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考察了瀛东村村史馆,了解其发展过程和经营模式转变。在这个区域能够感受到瀛东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随后考察了游客中心,其中配备有餐饮区、土布民俗体验馆、土布及竹编手工艺品销售区。该区域和住宿区域、餐饮区域由崇明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负责管理和开发。最后考察了村民住宅区半开放的南湖和作为景区全开放的东湖等园区景观。村民的住宅区展示了当地村民富足,宁静乡村生活。南湖区域集淡水养殖和绿化种植为一体,硕果累累的枝头与这个秋天相得益彰。南湖目前由村民们自主管理,功能主要有观光休闲,文化博览,儿童游乐,企业团建,好一派田园风光。

   

   

   
    
   

      通过考察了解了瀛东村的经营模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目前生态村中还存在的问题,如酒店和餐饮只收取租赁费用,南湖设施偏向于城市公园,部分设施和服务待升级等等,尝试思考以生态旅游经营为主导的新型乡村该如何找到更好的治理模式,进而实现“产业兴旺”的政策目标。

   

8

    

      午后,师生一行前往崇明岛的西北端,考察全上海唯一一个以村名命名的4A级景区——竖新镇前卫村。前卫村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围垦而成,现有284户共七百余人居住于此。1999年,搭上海科普农业和观光农业的“东风”,前卫村推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生态休闲旅游极具特色。经营户以当地村民为主,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渐赶不上现代旅游的需求。但村民当年一样敢作敢为,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升级版”农家乐,现在全村交由上海盛政集团有限公司托管经营,以村庄田地、房屋为开发基础,建设以集约化、庄园化经营和规模化管理为特点的生态村,打造一个“海上花岛“。

   

    
    
   
   

      前卫村配套的酒店之一是海上花岛玫瑰庄园酒店,其客房配置了智能家居系统,也为家庭出游量身定做了亲子房以供所需。

  

    
   

      前卫村的玫瑰庄园有果园、玫瑰园和蔬菜园,形成了高效集约化的种植模式;也建设了跑马场、射箭场、蒙古包等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供游客选择。

   

    
    
   
   

      前卫村沿路覆盖了染色木屑在绿化土壤表面,有助于土壤的保水保温,对防止杂草生长起到一定作用,也美化了园区景观。

  

    
   

      考察中发现,前卫村中农家乐众多,均由农家乐协会定级,传统农家乐正朝着规范化、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其次是“玫瑰主题公园 “的打造,目前有展示传统婚礼用品及婚俗的喜园,有木化石馆,中国奇石馆与雷锋纪念馆等各类展示馆,有瓜果蔬菜采摘园,玫瑰花海,婚纱摄影基地,跑马场等各类项目,有现代化语音控制的玫瑰庄园酒店和会议中心。总体而言,前卫村正朝着新时代乡村旅游度假村发展。同时,同学们也观察到民宿追求房间数量,菜品雷同,服务项目靠招揽,部分项目在修建等情况,同学们根据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学们夜游前卫村,考察村庄基础设施配置;参与篝火晚会,体验当地旅游产业的衍生活动。
   

21

   

      第一天就在乡村夜间小动物的呼噜声中结束了,两个村落两个模式,村落的发展在村民的手中,在邀请外来开发商的手中,都提供着乡村振兴最好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