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重磅赛事预热 | 一起了解,提前备赛

发布者:顾恒珺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0

你的创意,可能改变未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 “互联网 +” 大赛)自 2015 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覆盖 153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吸引超 5406 所高校、514 万个项目参赛。赛事以 “五育融合” 为核心理念,通过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五大板块,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敢闯会创的新时代人才。

官网链接:https://cy.ncss.cn/

一、赛事历史

2015 年:首届大赛以 “‘互联网 +’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 为主题,吸引 2110 所高校、37 万个项目参赛,推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浪潮。

2018 年:新增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结合,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 “色买提杏全产业链项目” 带动南疆 20 万农民增收。

2024 年:赛事全面升级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首次设立 “产业命题赛道”,吸引华为、腾讯等 500 余家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推动高校科研与产业深度对接。

二、近年趋势

01

技术创新主导赛道

近年获奖项目呈现硬核科技密集化趋势,如清华大学的算力调度算法、北京大学的活细胞药物筛选平台等,均以实验室技术突破为核心竞争力。2024 年高教主赛道金奖项目中,62% 的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02

公益与技术双轮驱动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已从单纯的乡村振兴扩展至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如南方医科大学《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 —— 乙肝母婴阻断管理全球领航人》项目,通过 AI 技术和公益服务模式,覆盖全国 178 家医院,改写国际指南;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团队的《点沙成土,化草为粮——筑牢生态屏障,保障粮食安全》项目则通过力学技术实现沙漠生态恢复。

03

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融合成为新常态,近年来获奖项目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而是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融合趋势。例如,四川大学的代谢病检测项目《质谱慧医疗——多系代谢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助力精准医疗》成功将AI技术与医疗领域相结合,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疾病诊断。同时,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为代表的四新交叉模式在获奖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新探索。

三、大创赛赛道介绍

1. 高教主赛道: 包括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每组下设创意组和创业组,注重技术创新、学科交叉和商业模式验证。

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和创业组,强调社会价值、技术赋能和问题导向创新。

3. 职教赛道: 面向职业学校和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包括创意组和创业组。

4. 萌芽赛道: 面向高中生,注重创意驱动和低门槛参与。

5. 专项赛: 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赛、数字经济人才组等,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前沿。

其中高教主赛道中的创意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的公益组和创意组以及部分专项赛(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赛等),不要求项目已完成工商登记,允许学生在学术探索和创新实践上充分发挥潜力。

四、总结

技术创新、社会价值与跨学科融合,如同璀璨繁星,照亮了这片竞技的天地!回顾2024年的辉煌成就,每一个获奖项目都是这些核心要素的完美结晶。从实验室中诞生的科技奇迹,到直面社会挑战的解决方案,从单一学科的深耕细作到跨领域的融会贯通,参赛者们以行动铸就了创新的丰碑。大创赛,不仅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更是创新精神的培育场、技术转化的试验田、社会责任的践行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念。让我们携手并肩,汇聚创新的力量,共同点亮属于未来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