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暑期短学期工作的相关安排,为适应学校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升本科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间的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与交流,2024年7月17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教研室课程建设研讨会在线上举行。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副院长胡志丁教授、人文地理教研室主任王列辉教授等20余位人文地理专业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王列辉教授主持。
研讨会伊始,王列辉教授简要介绍了会议背景和讨论目标。副院长孔翔教授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学校关于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评价、人工智能与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专业建设核心问题,强调了当前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可开展课程改革和参加教学比赛。
随后的教师发言环节,20多位与会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与思考,分享了他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与思考,对专业建设、技术赋能、教学比赛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面对专业动态调整与课程建设挑战,与会老师从国内外教学案例与学校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何丹教授强调需要坚持人文地理学的内核,注重学科发展与技术赋能的结合。崔璨教授也指出,专业动态调整与技术赋能课程改革既是挑战,更是发展机遇,在信息时代更需要关注人文地理学自身的发展。申悦教授结合课程改革项目申请,表示希望学院和教研室能够从课程改革建设培育、青年教师竞赛指导等方面支持青年教师教学活动。李山副教授从自身教学督导实践出发,强调了需要对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习目的培养。黄𤫟副教授介绍了国外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案例,讨论了双学位、扩展学科口径等专业改革创新的意义。殷为华副教授从国外经验、毕业学生等方面,表达了学科建设中应重视学生发展和就业导向。塔娜副研究员也表示,可以通过邀请毕业学生回校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行业与就业方向介绍,增加学生对人文地理专业的认识。李春兰副教授结合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教学评价、青年教师课程比赛等提出了问题。结合上述教师发言,副院长胡志丁教授表达了对未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改革的信心,副院长孔翔教授也强调了专业动态调整对人文地理学的挑战,并回答了各位老师的疑问。
针对人工智能挑战,老师们结合各自教学经验,指出在AI时代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课堂的必要性与挑战。杨浩然教授针对技术赋能课程建设中的设备购置与使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周煜教授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出发,对人文地理学生数学能力与学科能力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红副教授表示在课程建设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去应对这种挑战并促进学科建设。张维阳副教授结合自身课程改革思考,指出教师需要积极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学与时俱进。姚申君副教授从其自身数字人文研究出发,强调了技术赋能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孙燕铭副教授表达了学科建设需要与技术赋能相结合,如何引入新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新技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都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张婷麟副教授也结合具体课程中的技术融入,表达了需要关注技术运用的具体形式和学习成果评价。于漪副教授也表达了对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与具体课程的结合的看法。胡德老师也表示,课程改革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此外,教师们也表达了他们对课程改革项目申请、教学比赛准备、学生考试评价等方面看法和建议,为研讨会增添了新鲜的视角。
研讨会最后,王列辉教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他强调,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对于人文地理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位老师要立足学科建设、创新课程内容、加强技术赋能,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人文地理学专业建设和发展。
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教研室课程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工作的质量搭建了交流平台,并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机会,为提升人文地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