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地理科学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举办

发布者:李书媛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10

2024年7月6-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地理学)、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地缘环境智能计算实验室等协办的“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地理科学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我校闵行校区顺利举办。为期两天的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四十九名优秀大学生参与。通过校史馆、研究基地的参观、乡村考察、聆听报告、师生交流和分组汇报等丰富的活动形式,营员们深入了解了我校历史和我院地理学科的发展史,增进了对师资队伍的了解,加深了不同学校同学之间的友谊,为未来的学习深造铺设了崭新的道路。


01前期准备

2024年5月,经研究生院批准通过,地理科学学院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夏令营招生信息;6月,地理科学学院夏令营工作小组对所有有效申请进行审核、择优,并于6月19日公布入选营员名单。本次夏令营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共吸引了732位本科三年级学生的网络报名,有效纸质报名材料732份。公示拟录取52名同学,最终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49名优秀大学生成为正式营员。


02学校参观与乡村考察

7月6日上午,在地理科学学院尹国宇老师和塔娜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首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参观了校史馆和地理馆。在校史馆内,大家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展品,深入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在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下,营员们透过这些实物,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学校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也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一代代华师人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传承。

营员在校史馆内聆听讲解

营员在校史馆内参观

营员在校史馆前合影留念


在地理馆内,曾刚老师和胡志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科与研究团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在两位老师的带领和解读下,营员们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展板和珍贵的照片,全面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学科和城市地理研究的历史和蓬勃发展,见证了地理学家胡焕庸、李春芬等名师的大师风范,领会到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地理、地缘战略、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贡献。通过参观和学习,营员们深刻感受到我校地理学科踔厉奋发、迈向世界一流学科的坚定步伐。


营员在中北校区地理馆内参观

营员和带队老师在中北校区地理馆内合影


接下来,营员们前往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基地——新场镇的新南村,走访参观了新场乡创学苑。新场乡创是一个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工作人员向营员们展示了现代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引发了营员们对“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理念与行动的思考。在这里,营员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还了解了新场乡创“乡创+”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新场乡创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营员们对未来地理科学应用于乡村振兴的无限想象和期待。

营员在乡创学苑内聆听讲解

营员乘坐观光车参观

营员们和带队老师在乡创学苑合影


下午,营员们回到闵行校区,参观了实验C楼和河口海岸大楼。实验C楼内设有多个地理科学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特别是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地物光谱室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张琦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地理教育基地建设与地理学科育人发展的情况,并带领大家体验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备。王雪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高光谱技术的相关设备以及无人机遥感的应用前沿。在这里,营员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全面了解了地理科学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

张琦老师在为营员介绍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营员体验5D影院


最后,营员们来到河口海岸大楼,参观了多个先进实验室,包括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室和大气环境实验室等。通过唐曦、李晔和王雪等老师的介绍和交流,营员们了解了地理学的广泛应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例如,现代地图学设计结合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GeoAI前沿技术研究,大大提高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度,并扩展了应用场景的实用性。自然地理研究揭示了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如气候变化、地貌演化和水文循环,这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控至关重要。人文地理学则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城市发展、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等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参观学习,营员们充分认识到地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在解决当今社会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营员参观河口海岸大楼一楼铜像并倾听讲解

营员参观自然地理学实验室


03主题报告

7月7日上午,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主持的夏令营开幕式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B101会议室举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军教授首先致辞,热烈欢迎全体参与活动的师生。随后,校研招办的尤斌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校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包括学校概况、研究生教育、就业前景和报考等方面。接着,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概况,涵盖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内容。通过一系列讲解,营员们不仅对学校和学院有了全面的了解,还激发了大家报考本院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罗艺老师主持开幕式

王军老师致欢迎辞

尤斌老师介绍学校研究生招生情况

胡志丁老师介绍地理科学学院概况


开幕式结束后,学院各个专业点的负责人依次介绍了相关学科发展的总体情况。

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吕红华教授介绍了该专业的背景和历史,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具体的研究方向。

吕红华老师介绍自然地理学专业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柏蒗教授介绍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专业情况。他强调了该专业的悠久历史和强大实力,指出学校是国内最早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单位之一。并详细阐述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成果,包括大数据智慧城市、环境遥感、灾害应急响应等前沿领域,并提到了专业开展的国际交流项目、重要研究平台和先进实验设备,以及学院的最新教学设施更新计划。

余柏蒗老师介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专业


人文地理教研室主任王列辉教授介绍了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背景和历史,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城市地理和城乡治理等重要领域。他强调了该专业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并突出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即具备世界眼光、家国情怀和战略思维,能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王列辉老师介绍人文地理专业


地理教育教研室主任郭锋涛副教授介绍了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学科教学专业的优势,特别是在教学质量和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教学成果和获得的奖项,强调了该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卓越表现。

郭锋涛老师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专业


刘延安老师介绍了气象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强调了该专业在资源和学术水平上的优秀表现。他特别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气象研究项目和合作,指出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以及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刘延安老师介绍气象学专业


在各团队负责人介绍完毕后,所有在场的营员们也依次进行了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每位营员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展现了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才华。

部分营员风采


04学术报告

7月7日下午,学术报告在河口海岸大楼B101举行,由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柏蒗主持。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郑艳玲教授、崔璨教授和白开旭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河口盐沼湿地典型减氯降碳耦合过程及其生态效应》、《人才红利转变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和《全球气溶胶数据智能重建》的学术报告。郑艳玲老师详细讲解了河口地区DAMO过程的机理及不同盐沼植被生境的生态效应,以及团队在河口地区生态修复评估工作中的量化结果。崔璨老师分别从国家、区域和上海三个空间尺度,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两阶段迁移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结果,并对未来发展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白开旭老师讲述了气溶胶辐射强迫准确核算的挑战和之前研究的缺陷,展示了团队取得的广受好评的三个成果。在报告结束后,三位老师与营员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

郑艳玲老师作学术报告

崔璨老师作学术报告

白开旭老师作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提问交流环节


05分组汇报

学术报告结束后,营员们3-4人为一组,共分为十九个小组,按照拟报考的专业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与学科教学(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三个大组进行分组汇报,三个大组汇报分别在河口海岸大楼A721、A1011和A1111进行。

自然地理学分组汇报现场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分组汇报现场

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分组汇报现场


06结营仪式

分组汇报结束后,夏令营的结营仪式在河口海岸大楼B101举行,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老师主持。在仪式上,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军教授、副院长余柏蒗教授和副院长胡志丁教授分别为表现优秀的营员颁发了优秀营员证书。

王军书记为自然地理学优秀营员颁发证书

余柏蒗副院长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优秀营员颁发证书

胡志丁副院长为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优秀营员颁发证书


07小结

地理科学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7月7日下午顺利完成了所有议程,并圆满结营。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术和实践活动,让营员深入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感受华东师范大学独特的校园风情,进一步了解地理科学学院,明确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兴趣和方向。同时,夏令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理学子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全体营员及与会老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