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天下 | 在歙县县城感悟徽文化的形成、活化机理——记2023级人文地理学实习(三)

发布者:李书媛发布时间:2024-07-17浏览次数:10

徽州古城小记

2024年7月9日,在明媚晨曦的笼罩之下,实习师生一行抵达风景秀丽的歙县,同学们跟随着孔翔老师、于漪老师的导引,先后对其周边的琳村、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景点与商业区等多处人文地理景观进行参观考察。


徽州古城墙门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徽州及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参观琳村徽州活字印刷博物馆

琳村是徽州古城附近的自然村落,距徽州古城1.5千米,村内随处可见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牌坊等,师生先后参观村内写生基地、活字印刷术博物馆等地,观察废旧空间与废旧建筑如何更新与活化利用。

沿江村落风景

师生走遍琳村,沿新安江上游西上,途径渔梁古坝、紫阳桥,沿路领略古村落畔的自然风光。渔梁坝岸边的古街犹如鱼形,“鱼肚”姚家巷海拔121.78米,而“鱼头”原土地庙处、“鱼尾”白云禅院均只有115米左右,落差约7米;中间高、两头低,由此得名。作为村落的重要景观,渔梁坝被誉为“江南第一都江堰”,也目睹了四百多年来徽商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古徽州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小商贾只能依靠丰富的水运资源,从新安江上最大支流练江中放排出水,再转入新安江,继而飘摇至苏浙等地,将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纸墨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茶庄和市场,最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作为新安江最上游、规模最大的渔梁坝,由此成为徽商进出的重要关卡。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

师生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前合影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前身为歙县博物馆,建筑布局有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馆藏三万多件文物产品。整个展陈,以徽州历史为主线,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为师生勾勒出一副详实而美丽的徽州画卷,帮助师生从历史的角度,更深入与全面地理解徽州与徽文化。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州教育、徽派盆景、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徽文化的结晶影响深远,吸引众多古今中外学者为之发幽探奥。

师生在陶行知纪念馆前合影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徽州古城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古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令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有了更加细致入微的理解与体验。同时,同学们还注意到,在这座千年古城上,萌发生长出全新的姿态。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商业店铺,与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建筑景观交织辉映,共同钩织出独特的古城新貌画卷。商业街的出现,为参观古城的游客们提供了歇脚之处,也启发着同学们思考历史古城商业化发展的议题。


在老师们的带领与悉心指导之下,同学们在短短半天内走遍徽州古城,通过参观博物馆、观察徽派建筑街道、考察当地民宅等方式,了解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化——了解这座古城的过去,看到这座古城的现在,想象这座古城的未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徽州、理解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