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师生对先进仪器装备共享平台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校科技资源高效利用,4月15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与机关党委实验室与装备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探秘‘大国重器’”大型仪器科研设备参访学习活动。实验室与装备处副处长张三军、党支部副书记赵丽雯、支部委员洪家祺、任倩琳、陈徐强,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副书记罗艺、辅导员张长军、李金龙,以及虹梅南路公寓1号楼、剑川路公寓16号楼与地理科学学院学生代表等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首站抵达闵行校区实验A楼精密机械加工中心。该中心长期承担学校精密器件加工与测试任务,既是科研器件智造枢纽,也是实践教学基地。中心主任潘海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类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操作机制与应用领域,并通过“激光笔”“光学镜片”等实例帮助同学理解精密加工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了解国产设备与进口仪器之间的差距后,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精密机械加工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更是实现科技自主的关键所在。“人机分离操作”等现代加工方式的展示,生动表明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智能化、精密化方向的快速进展。
精密加工:触摸科技脉搏
随后,师生一行走进电镜中心。电镜中心内,原子分辨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国际尖兵”阵列成列。王奕文高级工程师聚焦地理学科需求,现场演示土壤微结构电镜分析全流程。“结构 + 成分 + 性能 + 原位分析”的一体化模式,不仅展现微观世界的奥秘,更彰显科研平台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优势学科的硬核实力,让学生们真切触摸到科研创新的“神经末梢”。
微观视界:解码科研力量
“共享科技资源,助力科研创新”主题座谈会上,实验室与装备处洪家祺详细介绍了学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从避免重复购置到加速成果转化,从学生科创训练到跨学科协作,共享平台的“价值放大器”效应引发热议。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设备预约流程、学科交叉应用等提问,现场碰撞出创新火花。
实验室与装备处副处长张三军在座谈中补充道:“这些‘大国重器’不仅是科研攻坚的利器,更是同学们成长路上的‘阶梯’。学校构建共享平台的初衷,就是要打破资源壁垒,让每位学子都能站在科技前沿探索。希望大家以此次参访为起点,善用平台资源,把创新灵感转化为科研实践,在服务国家需求中实现青春价值。”
共享赋能:对话创新未来
罗艺副书记在总结中强调:“实地探访远比影像震撼,这既是科研启蒙课,更是一堂科技报国思政课。”她对实验室与装备处党支部的精心组织表达感谢,并寄语学子以大国重器为镜,锚定科技强国目标躬身实践。
本次“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活动以“科研装备”为媒介,地理科学学院携手实验室与装备处深入开展院处协同育人探索,不仅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科研一线,更将家国情怀、科技自信和专业认知融入日常教育过程。未来,双方将继续以科研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一站式社区育人新阵地效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