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家园 | 我院举办“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讲座 特级教师何美龙解析AI时代教师转型之路

发布者:顾恒珺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2日下午13时,我院为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闵行区教育局原局长何美龙主讲,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内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向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吸引了将近100位同学参加,其中不乏非师范生、研究生和学院各专业的学生。

讲座伊始,何美龙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热议为切入点,直面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对教育模式的冲击。他坦言,在AI重塑教学场景、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教师职业的“存续危机”引发广泛讨论。对此,何美龙提出辩证观点: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求不会衰减,但技术革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拥抱变化,构建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何美龙指出,当前基础教育正经历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深刻变革。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习得技能、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促进学生身体、心智和情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传统课堂中“填鸭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他强调,未来的教育需深化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推动教师从“知识权威”向“成长导师”转型。

在讨论教师专业内涵时,何美龙提出“教育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这一核心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情感支持、价值观塑造的关键角色。何美龙同样作为一名地理老师,他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以实际案例说明,AI虽能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知识方面的答疑,却无法替代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敏锐洞察与情感共鸣。尤其在“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框架下,德育的温度、美育的灵感、体育的激情,都需要教师以身示范、以心传心。

讲座结束后,现场学生就自己的困惑与何美龙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关睎元表示:“何老师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课堂不是人与技术的对抗,而是科技和温度的结合,我们需要成为既懂技术又懂关怀的新型教师。”

本次讲座不仅为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方向,也为AI时代的教育转型提供了深刻启示。教师不会被AI取代,但固守旧模式的教师可能被时代淘汰。唯有主动变革,才能让教育在技术浪潮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