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西部行”是教育部高教司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倡导的一项公益性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课程共享,精准聚焦西部教育质量提升,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深入推进“慕课西部行 2.0 ”行动,探索基于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教学与教研新模式,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西部行办公室发起“人文地理学”智慧课程教研西行项目,通过跨校教学团队的共研、共建、共享、共创,构建智慧课程驱动的教、研、学共同体。
2025年3月27日下午,在智慧树平台技术支持下,“人文地理学”智慧课程教研西行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院林德龙主管主持。智慧树网副总裁王健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教研西行项目规划,并强调平台将持续为“慕课西行”提供技术保障,推动构建“东西联动、双向赋能”的数字化教育新生态。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正权教授、湖南文理学院教务处处长王云教授、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阳志锋教授、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茅旭初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路俊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正处级)周立旻教授等六校代表先后致辞,各校领导高度评价孔翔教授主讲的《人文地理学》课程。周立旻教授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立足学术前沿、扎根实践特色,引领跨区域教学协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校际合作,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从单向“输血”向可持续“造血”转型升级,打造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新范式。
各校代表致辞
在各个会场出席活动的还有: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华红莲教授与116名修读课程的同学;湖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傅丽华教授、教师代表刘金玲老师与389名修读课程的同学;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钟顺清教授、教师代表贺伟老师与95名修读课程的同学;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旅游与地理系主任高素芳副教授、教师代表王莉红老师与33名修读课程的同学;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叶茂教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黄佛君副教授与36名修读课程的同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孔翔教授、《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师团队与54名修读课程的同学。
启动仪式结束后,孔翔教授与华红莲教授在云南师范大学主会场联袂讲授“经典的人地关系理论”公开课。孔翔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析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华红莲教授结合云南哈尼梯田案例,生动阐释区域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六校学生还通过小组展示分享研究成果,展现了跨校协作的学术活力。
公开课课堂场景
课后,我院教师与来自六校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师团队会同喀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线上观摩院校代表,共同参与虚拟教研室公开课活动的教学研讨。会上,各校教师围绕课堂互动设计、跨校资源共享、智能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后续课程体系优化、跨区域教研机制创新及技术赋能教学场景开发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志丁教授最后进行总结发言,认为六校联动的同步课堂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壁垒,通过东西案例互补、师生多元互动等方式,推动理论教学、实践应用与区域特色的有机融合。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慕课西行”从资源共享向精准教研升级,更为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虚拟教研室公开课活动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