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子 | 专业第一,国赛“主操作手”!这个姑娘有点酷

发布者:顾恒珺发布时间:2025-02-15浏览次数:10

连续三年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班级第一

两次国家奖学金

获得2024年度校长奖学金

担当队伍“主操作手”

斩获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

踏足6省18地市进行野外实践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此刻,正在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

实践交流的薛玮丞

脚踏实地奔赴热爱

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青春路

1.jpg

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拔尖班 薛玮丞

樱桃河畔,薛玮丞稳扎稳打、徐徐图之,怀揣热忱投身科创项目,在学科竞赛中激烈角逐,于社会实践中挺膺担当,奔赴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风采……她通过地理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构建更加包容、绿色和智慧的城市与社区贡献力量。

有的放矢,探索学习之“道”

薛玮丞是2021级地理科学拔尖班的一员,课业节奏块、强度高,大一上学期她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自习室。然而,如此勤奋效率却不高。成绩的波动,让她开始反思并调整学习策略。

地理科学这一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等多领域的专业,要具备跨学科思维方式,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薛玮丞发现,理解原理、掌握逻辑比单纯练习更为重要,这一理念引领她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2.png

薛玮丞的日程规划和安排

凭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薛玮丞连续三年综合成绩位列班级第一,斩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评第34届十佳女大学生等多项荣誉。

打磨课程所学,成为“奖项收割机”

本科四年间,薛玮丞共获得了14项学科竞赛类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项8项。

薛玮丞从大二开始参与科创项目。在曹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她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尤其是老年群体,希望助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城市和社区,推动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的理解和实现。

面对繁琐的文献阅读、复杂的数据收集、陌生的编程实现以及艰难的结果分析,薛玮丞也曾陷入迷茫。

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冲动褪去,热情不减。薛玮丞开始了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她参与更多的科创项目与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各方面的技能。终于,在修读《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时,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科研突破口。

薛玮丞所获学科竞赛奖项

利用所学的WebGIS技术,结合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薛玮丞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开发了一个前后端联动的上海智慧绿地游憩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实现了专题数据分析、游客个性化需求查询、智能导航等功能,更在当前传统绿地服务和相关产品的信息整合度不够便捷、功能不够个性化的背景下,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一份全新的绿地体验和服务。

在薛玮丞的带领下,该项目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金奖。谈及此次获奖的经历,薛玮丞谦逊地表示:“其实大家都不缺参加竞赛的项目,关键是要学会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4-1.png

4-2.png

上海智慧绿地游憩系统

薛玮丞和同学还利用WebGIS技术,开发“海洋污染与保护科普平台”。该项目回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海洋环境的现状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围绕海洋动植物历年数据及相关污染情况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这个平台的互动性非常强,它不仅能够向更多人传播普及海洋污染的相关知识,更希望能唤起公众的共鸣,让大家意识到当前的海洋环境问题,鼓励更多人采取行动,积极投身到保护海洋的行动当中。”该项目在薛玮丞的带领下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三等奖

5.png

5-2.png

海洋污染与保护科普平台

此外,薛玮丞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并未止步。她和同学们以《专题地图与空间信息设计》的课程大作业《Dance of Shadow》为基础,在唐曦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全球日食条带专题地图。该作品在“星湖杯”全国地图设计大赛中获专题地图一等奖

6.jpg

全球日食条带专题地图《Dance of Shadow》

7.jpg

《Dance of Shadow》获“星湖杯”全国地图设计大赛专题地图一等奖(左一是薛玮丞)

功夫在平时,厚积方薄发

在不断尝试和试错后,大三这一年可谓厚积薄发,薛玮丞与团队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

在为期两个月的备赛集训中,薛玮丞和队友们在余柏蒗教授、黄艳副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高效的分工合作模式。作为团队的主操作手,薛玮丞主要负责给出题目思路、比赛全程进行ArcGIS软件操作并进行操作截图。

8.jpg

GIS大赛备赛训练(左三为薛玮丞)

作为主操作手,薛玮丞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常用工具的特点和操作熟记于心。“不同工具之间进行对比可能印象会更深刻。多拓宽一下知识面,多试试怎么找思路,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往届参赛队员的指导和鼓励给薛玮丞指明了方向,她将功夫下在平时,注重总结各个工具的异同,并抓住每次训练的机会锻炼解题思维。

9.png

薛玮丞整理的备赛文档

丈量山川湖海,担当地理使命

自大一开始,薛玮丞便将每个暑假投身于野外实习之中,目前她已踏足全国6省18地市,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让她对人地关系有了深刻理解,也让她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图片

10.png

薛玮丞的实习地图

“大一暑假的第一次实习,我内心充满忐忑,因为体力不算很好。”幸运的是,班级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让她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在野外考察、采样与分析的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相互支持。

“在天山一号冰川考察时,气温很低还下着雨,但是我一点都感受不到冷,有的只是兴奋和震撼。”大二暑假的实习留给薛玮丞的不仅是第一次见到冰川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从老师对冰芯研究与气候变化的讲解中,她深刻体会到了地理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11.png

2021级地理科学拔尖班于天山一号冰川(第一排左三为薛玮丞)

大三暑假,薛玮丞作为六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薛玮丞在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很感激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地理的自己,很庆幸自己鼓起勇气报名了联合实习,很荣幸成为第六组的组长,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12.jpg

薛玮丞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时进行汇报

除了野外实习,薛玮丞还致力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上海39个红色景点路线规划与专题地图设计》中,她带领组员线上线下考察红色景点,并聚焦红色景点中的地图,分析各类地图的制作技巧,并尝试以专题地图与互动地图的方式传承和发扬更多的红色文化。

13.jpg

社会实践线上线下参观红色景点部分示例(右一为薛玮丞)

地球系统多要素耦合,地理学的诸多问题是跨区域乃至全球的,需要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薛玮丞深知这一点,并一直在为此努力。

大四以来,她参与了联合国海洋十年相关实习,担任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实习生,接触了国际学术组织与海洋学术前沿,了解了全球变化影响下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也获得了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经验。

14.jpg

薛玮丞参加第四届华东师大“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脚踏实地,步履不停。此刻,薛玮丞正在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进行实地交流,进一步提升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理解。

“无论未来身处何处,我会继续践行地理人脚踏实地的精神,结合人工智能优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薛玮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