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立冬甫过,暖阳正好。地理科学学院20余位离退休教师、学院院长、书记及工作人员相聚虹口北外滩,赴一场名为“回家”的约会。


世界会客厅原是扬子江码头,9.9万平方米的三栋历史风貌建筑,清水砖墙悉数保留,46万块老砖、近80%历史元素被数字化“精准回位”。老师们一路看、一路拍,笑言“像把几十年的上海折叠进一张会动的地形图”;登高远眺,外滩万国建筑与陆家嘴天际线在此握手,大家不禁感慨:“城市剖面图活生生铺展在眼前,这才是最生动的地理教材。” 建筑内部陈列7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江南印象·绿水青山》《日出东海》《满园春色》分别保持中国最大琉璃多媒体装置墙、室内油画及花卉马赛克镶嵌艺术三项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光影一启,江色入画,原来数字也能酿乡愁,江山亦可收藏。



临近正午,大家围席而坐。王军代表全院师生向老教师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并介绍了学院近期的发展情况。言及刘君德教授荣获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这是老有所为的最好注脚,更是全院后生们的灯塔。




“生日逢十”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沈名能、曾红霞、徐建华(家属、学院老师兰琳代)三位寿星在烛光与掌声中许愿、切蛋糕,掌声、快门声、笑声交织成一曲“祝你生日快乐”的地理版四重奏。


半日短聚,一生牵挂。北外滩江风与百年砖墙共同见证了这场“情满地理”的相聚。一次餐叙,不只是味蕾的回味,更是学院精神的接力——把老一辈“脚踏祖国大地、眼观世界风云”的治学初心,装入实践勘察背囊中,融入教书育人的光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