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叮咛 | 秋意重阳暖,红色薪火传——地理师生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

发布者:区恺迎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秋意渐浓,重阳已至。10月29日下午,地理学院关工委组织师生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关工委主任罗艺,关工委副主任、特邀党建组织员陆珏、阎海云,关工委委员、特邀党建组织员范安康,关工委委员、学生就业工作顾问益建芳,关工委委员唐菊英、于川江、吴健平老师,关工委青年委员李金龙与地理学院十余名本研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在红色记忆的回廊中追寻信仰的源头,在尊师敬老的情谊中感悟精神的传承。


重走“广吉里弄”,在历史深处回望初心


纪念馆中央的主题雕塑“工农联盟”凝固着那个时代的力量。老教师与青年学生并肩伫立,目光穿越时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登上历史舞台的瞬间,也向每一位地理人庄重宣示:理想的星火,代代相传。


薪火相传,于代际对话中凝聚力量


沿着展厅的光影,讲解员娓娓道来四大召开时的风雨岁月。广吉里弄的复原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1925年的上海:五卅惨案的回声未散,《热血日报》的油墨尚新,年轻的共产党人以笔为枪、以身赴义。师生们静静聆听,不时低声交流,那份沉默,是敬意,也是思索——百年之后,我们如何继续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活动中,关工委的老师们与青年学子展开交流,师生们共同分享学习、工作经历与参观学习感悟。老师们勉励同学们立足专业、胸怀天下,把地理学的“家国视野”转化为报国行动。重阳的主题因此有了更深的含义——不仅是敬老,更是敬精神、敬信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信仰的脉络未曾断裂


展馆的最后一幕,是天安门的影像。从石库门的启航,到天安门的光辉,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始终与人民心连心。走出纪念馆时,五星红旗在秋日蓝天迎风招展,学生们在一颗颗“红心”上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也写下自己的誓言:以史为鉴、以学为基,行地理之道,担时代之责。


此次活动既是一场重阳敬老的温情之旅,也是一堂沉浸式的党史教育课。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中,青年学子更加坚定了“学史明理、知史担责”的信念,让“E·叮咛”的声音在新一代地理人心中回响--薪火不灭,步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