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闪耀 | 姚前:同心致远,奋楫争先

发布者:区恺迎发布时间:2025-11-09浏览次数:10

姚前,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军教授,研究方向为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 SCI/S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 5 篇,其中一区 TOP 论文 4 篇。


深耕传承,求新破题


在攻读博士学位前,姚前已投身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研究,立下在该领域扎根求索的志向。博士入学之初,他延续研究方向,从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洪涝影响入手开展前期探索。在导师王军老师的启发与课题组的支持下,他逐步将视野从城市尺度扩展至流域、国家尺度的极端洪水风险研究。


在全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极端洪灾愈发频繁,单个城市的应急体系往往难以独自应对。姚前在学期间广泛关注多学科文献,并积极了解国家政策,他逐渐认识到我国中央统筹、多级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为重大灾害跨区域协同救援提供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基于这一观察,他提出了关键科学问题:“如何在国家层面优化洪灾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让跨区域协作更高效、更科学?”带着这个问题,他探索构建了结合水文—水动力模型与应急物资优化模型的跨尺度研究框架,形成了从灾害模拟、风险识别、物资调度、布局优化的完整技术路线。这项研究巧妙融合了地理学空间分析与管理学决策模型,实现了从机理研究到政策支撑的转化。经过多轮修改与完善,他的研究成果最终发表于 Nature 出版社旗下地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上。


团队协作,聚力科研


洪水灾害研究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科学工作。它既包括气象数据与历史灾情的长期收集与整理,也涵盖复杂的水文、水动力及多灾种耦合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之后才是灾害风险与社会经济影响量化和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评估。在这条完整的研究链条中,姚前所从事的应急响应研究更侧重于防灾减灾的“后端应用”,需要以前期的风险评估成果为支撑。依托课题组长期积淀的“数据—模型—决策—管理”研究体系,以及持续更新的技术经验、数据资源与模型平台,他的博士研究得以扎实推进。经过数年的学习与探索,姚前不仅不断完善自身的研究思路,还将研究成果反哺课题组的其他方向,推动团队在复合洪水模拟、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优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学术共进格局。


他表示要特别感谢王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包容支持。王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严谨的把关与方向引领,更在科研之外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成长,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王老师的支持下,他前往东京大学,在境外导师的专业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模型方法、拓展国际视野,也深刻体会到全球视角下洪水风险管理的共性与差异。这段经历不仅极大推动他的学术成长,也为课题组搭建起跨国科研合作的新桥梁。


感恩前行,续写征程


他深知,这份成果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导师的远见与信任、团队的智慧与协作,更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鼓励。未来,他将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秉持科学求实、协作创新、服务社会的科研精神,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同时,他将积极参与全球洪水风险管理议题的交流,把中国在跨区域协同救灾中的经验与智慧分享给世界,在守护城市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中,书写更有价值的科研答卷。